第一屆論文發表人:
人次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1 |
黎活仁 |
韓朋故事的改寫過程研究 |
2 |
陳益源 |
王翠翹故事的雅俗變遷 |
3 |
徐照華 |
論柳永詞的通俗與雅正 |
4 |
陳器文 |
學術範型與優勢流行 |
5 |
林明德 |
斟酌雅俗之際──以小西園〈蕭何月下追韓信〉為例 |
6 |
顏美娟 |
雅俗共賞照鑑人生──從〈王肖琅山房隨筆〉談南瀛作家吳新榮作品中俗雅的兩面 |
7 |
吉廣輿 |
禪宗公案雅俗兩端轉釋 |
8 |
陳俊啟 |
從「街談巷語」到「文學之最上乘」──由文化研究觀點探討晚清小說觀念的演變 |
9 |
江乾益 |
詩經雅俗之辨──論「經典」的與「文學」的《詩經》 |
10 |
王國良 |
介乎雅俗之間──明清笑話書《笑評林》、《笑府》與《笑林廣記》 |
11 |
汪志勇 |
荀子〈成相篇〉研究 |
12 |
許建崑 |
「三言」故事對唐人小說素材的借取與再造 |
13 |
毛文芳 |
於俗世中雅賞──晚明《唐詩畫譜》圖象營構之審美品味… |
14 |
謝明勳 |
「紫姑」故事流變析論──以文獻資料考察為主 |
15 |
王三慶 |
論文學之「雅正」與「通俗」 |
16 |
陳兆南 |
俗行小說的雅與俗──以《水滸傳》小說簡本為例 |
17 |
周慶華 |
傳統雅俗文學觀念的定性與定量問題 |
18 |
蔣美華 |
宋代女性的性禁忌──以《三言》中的宋話本為例 |
第二屆論文發表人:
人次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1 |
金榮華 |
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的本質和趨勢 . |
2 |
胡萬川 |
從集體到個人特色--民間文學本質與風格的一個探討 |
3 |
徐照華 |
鄉土的樂章--論張文環的〈夜猿〉與〈閹雞〉 |
4 |
彭雅玲 |
唐宋人對於「詩僧」一詞的指涉及相關問題之反省 |
5 |
張瑞芬 |
從《冥報記》到〈劉薩訶和尚因緣記〉看唐代釋氏輔教書的幾個特色 |
6 |
李立信 |
亦雅亦俗的唐聲詩 |
7 |
傅錫壬 |
「偷」字俗不俗--以梅溪詞為例 |
8 |
蔡宗陽 |
從修辭論中國文學的雅與俗 |
9 |
王初慶 |
由《左傳》中成語看雅俗之變 |
10 |
楊振良 |
連雅堂先生的雅正文學與遊藝文學 |
11 |
陳器文 |
就結構主義論民間故事的「成三」現象--民間故事敘事美學探討之一 |
12 |
王文進 |
南朝邊塞詩的貴遊性 |
13 |
劉少雄 |
超乎雅俗--論東坡詞境的取向 |
14 |
汪志勇 |
《三國因》研究 |
15 |
王國良 |
程氏《笑林廣記》研究 |
16 |
黃錦珠 |
晚清(1897-1911)寫情論述中的雅俗意蘊 |
17 |
康來新 |
必也盜名乎--宋人小說學的雅/俗互動論 |
18 |
謝明勳 |
《搜神記》之民間文學特性試論 |
第三屆論文發表人:
人次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1 |
李建崑 |
從張籍樂府詩看唐代民間風情 |
2 |
范長華 |
元代非漢族曲家風格的雅與俗 |
3 |
陳益源 |
王翠翹戲曲故事研究 |
4 |
李進益 |
日據時期長篇通俗小說的創作及主題探究── 以徐坤泉、吳漫沙作品為主 |
5 |
陳 芳 |
論清代「花、雅之爭」的三個歷史階段 |
6 |
沈 冬 |
唐代雅俗音樂之間的交涉與轉化── 以《破陣樂》為中心的討論 |
7 |
游宗蓉 |
論元雜劇的黑臉英雄 |
8 |
須文蔚 |
網路時代通俗文學產銷之傳播型態初探 |
9 |
施懿琳 |
民歌采集史上的一頁補白── 蕭永東在《三六九小報》的民歌仿作及其價值 |
10 |
吳新發 |
戲謔性的顛覆策略:《牡丹亭》中的科諢與情慾 |
11 |
李瑞騰 |
台灣通俗文學略論 |
12 |
薛順雄 |
清代台灣竹枝詞的價值研究 |
13 |
陳錦釗 |
石派書的體製 |
14 |
徐信義 |
論張大復《醉菩提》傳奇 |
15 |
林安梧 |
雅俗之際:一個文學的哲學思考── 陶淵明《歸去來辭》的哲學詮釋與重寫 |
16 |
尤雅姿 |
文心雕龍關於生命機體的理論運用 |
17 |
胡紅波 |
漢樂府的雅俗之辨與融合── 以 郊廟樂舞為例 |
18 |
陳芳明 |
三○年代台灣作家對現代性的接受與抗拒 |
第四屆論文發表人:
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1 |
李達三 |
聖經與文學中的聖經的文學 |
2 |
李奭學 |
晚明耶穌會文學與柏拉圖思想 |
3 |
廖肇亨 |
晚明僧人〈山居詩〉論析─以漢月法藏為中心 |
4 |
李玉珍 |
愛恨纏縛─佛傳文學裡的夫妻之情 |
5 |
孫小玉 |
解構思潮中的宗教與文學主體 |
6 |
楊晉龍 |
明清詩經學著作中的《文昌化書》 |
7 |
陳昌遠 |
試煉與超越─從清初幾則精怪變化傳說中的「避雷劫」情節談起 |
8 |
尤雅姿 |
補償與救贖──《世說新語》中僧侶與權貴的互動研究 |
9 |
張火慶 |
中國羅漢小說舉例─《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》論析 |
10 |
嚴志雄 |
牢籠世界蓮花裡——錢謙益<病榻消寒>詩初探 |
11 |
蕭麗華 |
佛經偈頌對東坡詩的影響 |
12 |
林仁昱 |
敦煌彌陀淨土歌曲的文藝表現 |
13 |
劉苑如 |
文學、歷史與宗教的交涉——以《東度記》中崔浩滅佛事件為例 |
14 |
李豐楙 |
出身與修行:忠義水滸故事的奇傳文體與謫凡敘事──《水滸傳》研究緒論── |
15 |
鄭阿財 |
佛曲偈贊在敦煌講唱文學的運用 |
16 |
康士林 |
信仰和知識的里程碑:茲引理查˙哈魯特的«英國主要航行、航海和發現記»為例 |
17 |
楊儒賓 |
巫風與詩歌─屈原作品的思想史意義 |
18 |
鄭幸雅 |
晚明清言中的禪意─以屠隆為中心 |
19 |
陳兆南 |
後期寶卷呈現的女性困境-以《白玉樓寶卷》為例 |
20 |
劉婉俐 |
神聖與世俗的融合:藏傳佛教詩歌傳統中的宗教╱文學關係 |
第五屆論文發表人:
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1 |
陳欽忠 |
書法雅俗二題 |
2 |
高大威 |
方寸印象:從近世閒章看文人的生命情致 |
3 |
黃緯中 |
從水景畫談宋畫與詩的關聯 |
4 |
董崇選 |
視覺詩的道理 |
5 |
蕭水順 |
台灣圖像詩繪聲繪影的特技 |
6 |
蕭義玲 |
當世界的喧鬧靜止時──從存在之路的探問看幾米的繪本世界 |
7 |
楊永源 |
十八、十九世紀英國月令詩及四季詩裡的農事意象:James Thomson傳統及其影響 |
8 |
林素珍 |
世界的災難,人類的夢魘──兒童圖畫書中關於「戰爭」的題材 |
9 |
王正良 |
眾相侈離:台灣圖像詩的視覺探勘 |
10 |
毛文芳 |
卷中小立亦百年──清初〈張憶娘簪華圖〉之百年閱讀 |
11 |
浦忠成 |
蛇生神話與文化圖像:以排灣、魯凱族為例 |
12 |
楊儒賓 |
須彌介子──顧可久尺牘帖雜記 |
13 |
楊永智 |
臺灣版印文教神祇圖像初探 |
14 |
黃國超 |
「再現」的政治——從殖民壓抑到主體抵抗的原住民形象 |
15 |
傅素春 |
日據時期原住民圖像的生產及其批判性凝視的可能——以人類學攝影、吳鳳故事、莎勇之鐘為談論對象 |
第六屆論文發表人:
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1 |
陳德和 |
孟荀性情說的共法與不共法 |
2 |
劉錦賢 |
《周易》之時宜觀 |
3 |
王財貴 |
現代經教復興的契機 |
4 |
林素英 |
論〈鄭風‧溱洧〉中的禮與俗——兼論上巳節的由來與定型 |
5 |
陳章錫 |
王船山《詩經》學中之文學理論 |
6 |
江乾益 |
詩經六義之經義與文學觀 |
7 |
張高評 |
宋代禽言詩與化俗為雅——從遺妍開發、創意造語切入 |
8 |
陳逢源 |
《左傳》敘事之結構思惟——以「鄭伯克段于鄢」為例 |
9 |
蔡根祥 |
魏徵〈諫太宗十思疏〉中「九德」辨義及其文中典出《尚書》語詞之研究 |
10 |
王慶光 |
荀子以禮解《詩》的教化義 |
11 |
林文彬 |
船山易學與現量說 |
12 |
李時銘 |
正樂與詩樂之雅俗 |
13 |
韓碧琴 |
抄本客家吉凶書儀「轉門」禮俗研究 |
14 |
彭家正 |
有韻之訓詁——許瑤光〈再讀《詩經》四十二首〉探究 |
15 |
林耀潾 |
《上博簡‧孔子詩論》的倫理接受與情感接受 |
16 |
劉德明 |
《四庫全書總目》的「根柢」觀探究——經學視野下的文學觀 |
17 |
劉惠萍 |
由神聖敘事到道德闡釋——以《尚書.堯典》「堯舜禪讓」說的傳承為例 |
19 |
丁亞傑 |
美刺與正變:詩經比興的應用 |
20 |
卓國浚 |
經學與文學:〈宗經〉、〈辨騷〉的對話 |
舉辦日期:2008.3.28-29
地點: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十三樓國際會議廳
97年3月28日(星期五) 地點:綜合教學大樓十三樓國際會議廰 |
|||||||
時間 |
主持人 |
發表人 |
論文題目 |
特約討論 |
|||
8:30-9:00 |
江主任乾益(中興大學) 報到 |
||||||
9:00-9:10 開幕式 |
蕭校長介夫(中興大學) |
||||||
時間 |
主持人 |
主題演講人及講題 |
|||||
9:10-10:00 主題演講 |
林院長 富士 (中興大學) |
李福清 Riftin 台灣原住民神話比較研究 (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) |
|||||
10:00-10:10 |
中場休息 |
||||||
時間 |
主持人 |
發表人 |
論文題目 |
特約討論 |
|||
10:10-12:05 第一場研討會 |
孫大川 政治大學 |
邵宜健 (蕭兵) 江蘇淮陰師院 |
楚辭與聖婚儀式(葉舒憲代為宣讀論文) |
||||
阿雲嘠 文藝界聯合會 |
蒙古族神話故事中的歷史文化密碼 |
鹿憶鹿 東吳大學 |
|||||
黎活仁 香港大學 |
白居易與佛教彌勒信仰 |
李建崑 東海大學 |
|||||
李福清Riftin 俄羅斯莫斯科 |
原始的與發達的神話系統──以臺灣原住民與中國大陸古代神話為例 |
孫大川 政治大學 |
|||||
12:05-13:55 |
午餐暨參觀「萬殊一相—董敏、莊靈攝影藝術展」(地點:本校藝術中心) |
||||||
時間 |
主持人 |
發表人 |
論文題目 |
特約討論 |
|||
13:55-15:35 第二場研討會 |
胡萬川 東海大學 |
鹿憶鹿 東吳大學 |
單士釐與拉奧孔──兼論晚清學者的神話觀 |
黎活仁 香港大學 |
|||
徐志平 嘉義大學 |
《山海經》神話的身體思維 |
魯瑞菁 靜宜大學 |
|||||
高莉芬 政治大學 |
垂直與水平:漢代畫像石中的神山圖像 |
鄭志明 輔仁大學 |
|||||
15:35-15:55 |
茶 敘 |
||||||
15:55-17:40 第三場研討會A 地點1301國際會議廳 |
林明德 彰化師大 |
許又方 東華大學 |
神話與自傷:論屈原《九歌》中的個人情懷 |
徐志平 嘉義大學 |
|||
魯瑞菁 靜宜大學 |
屈原仕進、隱逸與水死情結研究──以皐陶、彭咸與伍子胥三組人物為參照系的討論 |
胡萬川 東海大學 |
|||||
胡月霞 新紀元學院 |
從«西西弗神話»中──看現代人的幸福與荒誕 |
張瑞芬 逢甲大學 |
|||||
15:55-17:40 第三場研討會B 地點1308會議室 |
胡楚生 明道大學 |
羅秀美 中興大學 |
隱喻的文本•沉陷的欲望──由《楚辭•九歌》的神話創造觀看屈原的自我建構 |
蘇慧霜 彰化師大 |
|||
陳忠信 彰化師大 |
解釋與安頓──試論台灣原住民地震神話之治療義蘊 |
瓦歷斯.諾幹 作家 |
|||||
陳逸根 成功大學 |
神話創造與心理治療──〈離騷〉之神遊情節新探 |
顏美娟 高雄師大 |
|||||
17:40 |
貴賓餐敘 |
||||||
97年3月29日(星期六) 地點:綜合教學大樓十三樓國際會議廰 |
|||||
時間 |
主持人 |
發表人 |
論文題目 |
特約討論 |
|
9:00-10:15 第四場研討會 |
鄭阿財 南華大學 |
尹 富 四川社科院 |
中國文學中的地藏故事 |
尤雅姿 中興大學 |
|
劉惠萍 花蓮教大 |
試論佛教藝術對中國神話題材的融攝──以莫高窟第249、285窟為中心 |
鄭阿財 南華大學 |
|||
10:15-10:25 |
中場休息 |
||||
10:25-12:05 第五場研討會 |
陳益源 成功大學 |
阿部泰記 山口大學 |
民間包公戲裡展開的神話世界 |
林鋒雄 台北大學 |
|
林仁昱 中興大學 |
神話與民間信仰的干涉與交融──台灣奉祀「地母至尊」宮廟查考 |
王見川 南台科技大學 |
|||
林宇萍 山口大學 |
現代《漢川善書》中遺留的神話痕跡分析 |
陳益源 成功大學 |
|||
12:05-13:30 |
午 餐 |
||||
時間 |
主持人 |
發表人 |
論文題目 |
特約討論 |
|
13:30-15:10 第六場研討會 |
王秋桂 東吳大學 |
Philip Clart 柯若樸 美國密蘇里大學 |
神話與崇拜的關係──略論韓湘子 The Relationship of Myth and Cult in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: Some Remarks on Han Xiangzi |
王秋桂 東吳大學 |
|
陳器文 中興大學 |
神鳥/禍鳥:試論堯帝、瞽叟與鍾山神的神族家變 |
葉舒憲 中國社科院 |
|||
劉長東 四川大學 |
土家族之女始祖神話考論——以卵玉神話爲中心 |
劉惠萍 花蓮教大 |
|||
15:10-15:30 |
茶 敘 |
||||
時間 |
主持人 |
發表人 |
論文題目 |
特約討論 |
|
15:30-17:10 第七場研討會 |
楊儒賓 清華大學 |
浦忠成 台灣史前博館 |
原住民族傳說中的奇異人種 |
陳器文 中興大學 |
|
鍾宗憲 輔仁大學 |
中國神話的語言構成及其意識形態初探 |
張簡坤明 靜宜大學 |
|||
葉舒憲 中國社科院 |
鯀禹啟化熊神話通解 |
楊儒賓 清華大學 |
|||
17:10-17:20 |
閉幕陳器文教授(中興大學) |
||||
17:20- |
賦歸 貴賓餐敘 |
留言列表